谁介绍些太极陈氏.杨氏`等等这些的差别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1:17:39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杨式太极拳是现代流行最广的拳术。该拳具有架式舒展简洁,结构谨严,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沉自然,形象工美的独特风格。杨式太极拳的技法要求有: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在练法上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姿势要中正圆满,沉着松静;动作要轻灵圆转,纯以神行”。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力条件来选择学练。
  武式太极拳是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从杨露禅学习陈式老架,后从陈青萍学陈氏新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此拳姿势紧凑,强调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肩,动作柔缓,步法小巧灵活,注重虚实变换和内气潜转。运动时注重动作的起(开始动作)、承(上一动作环节与下一环节)、开、合;讲究“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并要求“神宜内敛”,“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意动气随,意到气亦到”,达到意、气、拳势三者合一。
  吴式太极拳由河北大兴吴鉴泉所创,其父全佑,满族人,初从杨露禅习杨式大架拳,复拜其次子杨班侯为师学杨式小架拳,以善柔化著称。鉴泉自小从汉,改姓吴,又名爱绅。他幼秉家学,擅长小架太极拳。1921年,吴鉴泉受聘于北京体育研究社任教时,去掉小架太极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重复动作,突出轻柔、缓慢、圆活、连绵的运动特点,创编成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要求做弓步时,两脚尖均朝前,头顶与后脚跟形成一条斜线。做马步时,要求左桩右柱或右桩左柱,即重心偏向进攻方向一侧。运动特点表现为式正招圆,舒松自然,紧凑中具舒展,端正严密,细腻熨贴。

  可以根据各式太极拳的特点和典型动作判别出运动员演练的是哪式太极拳。震脚发力、跳跃是陈式太极拳的典型动作,